close

 

 

    抽離電影以後,帶來更多的情緒是惆悵,回想自己從小也有欺負別人的劣根性,替班上同學取不堪入目的綽號、貼標籤等.....

 

    還記得當年有一位住在國術館的小男孩,籃球打得出色,他努力投球練習,異於常人的專注,因為好奇湊近一瞧,原來他耳朵掛上助聽器。

 

    本來想和他做朋友,那時覺得他是怪胎 ,經過旁邊,還會聽到他耳邊伴隨的機械聲 ,說話片段零碎,同一句話要重覆仔細聽才懂,常常令人不耐煩,所以奚落他、說他耳包等等......

 

    如今想起來,像被針扎到,自己犯下的錯,很荒唐,更不可取。

 

 

    在這部作品《聲之形》中,聲音是一種傳遞、溝通的媒介,也是人互相內心交流的暗河,拿捏不好,它遂變成洪水猛獸,擊潰對方,成為一種銳利傷人的武器。

    各種紛擾的聲音,其中自以為主流的,淹沒那些無從抵抗的少數、沉默的人時,他們如何看待?怎麼接納?

 

    面對和自己不一樣的人,若不合群,那就走著瞧吧!

 

    國小時期石田將也是個患有中二病,班上的孩子王,喜愛跟大家打成一片。同時不斷尋求新奇事物刺激,以跳水為樂,虛擬遊戲的闖關難以滿足,無聊這件事足以讓人窒息,便把矛頭轉向,初到班上的轉學生:西宮硝子。

 

    石田眼中她是一個殺時間的好玩具,他的世界全然煥新,每天充滿變化,尤其捉弄她,她充耳不聞;聯合班上其他人一起欺負她,有加倍的痛快,但她卻不想與全班為敵,因為她聽不到仇恨的咆哮,卻在身上烙下揮之不去的陰影......

 

 

 

    西宮欠缺和大家對話的平台,自然矮人一截,加上自卑心作祟,只要爭吵時她往往先道歉,退後再退後,沒有反駁的一絲權力。我不配參與你們生活,有我就像詛咒般,誰也討不到便宜,這也導致日後她了結生命的動機,生而為人,我很抱歉。

 

    班上同學隨著石田鼓譟,也成為集體霸凌的共犯,不管是惡意、純粹出於好玩,都深陷其中,終於,最後一道心的防線也被震碎,她只好黯然轉學。

 

    加害者石田從小捉弄西宮的豐功偉業,壞事傳千里,成為頭號公敵,被孤立著,低著頭,舔拭著當時西宮被邊緣的滋味,淪落為受害者,其中被凌遲的心境,此刻也不惶多讓。

 

    也許我在世上就是個多餘的存在,棘手到親人都要幫我親上火線,才能平息。

 

    一個無言以對,字句零落、不成片段 ,旁人難以感應

 

    一個言不由衷,無法將真正心意,傾訴出來

 

    世上最孤獨的一對琴弦,如何彈奏出生命之歌?

 

    事過境遷,重新相遇,只有你/妳的頻率,才明白什麼是放下。

 

    《聲之形》把校園霸凌題材,昇華提高至一種詩化的表現。許多幕走著橋的畫面,這空間非比尋常。以橋為圓心,心的距離當作半徑,墜落是他們的催化劑,尤其男女主角各自追尋、邂逅重逢,即將離開人世,都與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。

 

    橋是另一種延伸,可以是石田通往死亡的渡口,也可以是化開雙方心結的契機,這一來一往間,反映了男女主角尤其是心境上的轉變與昇華。

 

    印象所及有:

在橋上拿著麵包一同餵著鯉魚(ko i ) ,發音等同日文的「戀」意味著情愫的滋長 、

 

 

 

筆記本跌落河中,過去的謾罵記號,字跡模糊,象徵洗刷過去的恥辱的意涵、

 

 

 

最後西宮墜樓尋死 ,石田拯救,看著她如同一面鏡子,

 

 

折射過去石田曾墜橋投河,當時是一種自我逃避,現在出手相救,不只挽回西宮的生命,同時也是一種對自己的救贖。

 

    當然《聲之形》由漫畫搬上大螢幕,在有限的時間要搬演,難免許多細節諸如其他人物的刻畫,有一些角色較扁平,另外要從漫畫補齊之外、還有轉場生硬,尾聲有一幕是石田從醫院迅速奔向西宮所在的橋上,雙方的心電感應也太強XD,但瑕不掩瑜的,對我來說是不可多得的雋永小品。

 

    西宮 懷抱殘缺,珍視自己,活著就是最美的證明

    石田 放下歉疚,不須掩耳,勇於接納不同的聲音

 

    《說文解字》中解釋「愛」這個字,指的是「行貌。」即一起行走的意思,那麼歪斜的人生,彼此走著走著,也要走到沒有歧見的彼岸,這裡《聲之形》做了美好的詮釋。

 

    它並不是純粹歌頌正能量、政治正確的作品,而是回過頭來檢視那芒刺在背的傷疤,把自己最深層說不出口的意念,好好地捧心交流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聲之形 霸凌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ninthemirr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